【活動側記】〖《台灣性別100+問》新書座談活動〗
◜◝◟◞【#性別講什麼】《台灣性別100+問》新書座談活動◜◝◟◞◜
▱ ▰▱ ▰▱ ▰▱ ▰▱ ▰▱
▍主題:《台灣性別100+問》新書座談活動
▍主講人:黃長玲(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李佩雯(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教授)
▍主持人:游美惠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台灣性別100+問》由27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著作,其中黃長玲教授及李佩雯教授擔任主編。黃長玲教授在序言中提及此書出版的契機乃源自《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兩位主編黃淑玲教授及游美惠教授的邀請,為繼承《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的精神也期待帶來一些改變,《台灣性別100+問》於是決定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呈現與性別有關的各種疑惑及解答,希望能作為一本性別議題的科普用書。
性別相關課程成為問題集散地
黃長玲教授分享到,過去在台大開設的性別政治課堂中談論到性別議題,常聽聞男同學的疑惑:「我明明從小就是個正直善良的人,為什麼一碰到和性別有關的事情,卻成了背負原罪的人?」教授在〈為什麼提到性別平等好像直男就很該死?〉裡答道,會有這種感受,可能是因為還沒理解到個人和體制的關係,以及尚未意識到自己在性別體制中的優勢。
生存於體制之中的個人反思
我們所身處的社會由各群體組成,彼此間存在階級、權力關係和差異,比如性別、族群、城鄉或行動能力等的差異,而我們每個人,有時是體制中的受惠者、優勢者,有時則會遭受不利影響,然而以性別觀點來看,會發現通常較有資源和權力的優勢一方多屬男性(又稱作父權體制),無法完全理解相對弱勢一方的經驗和感受(主要為女性及多元性別者),不理解是因為這些優勢是「體制」所給予、容許、生成的,並非個人意志的結果。
以「溝通」作為橋樑,期待藉合作協商來解決問題
當發現到社會中的「性別問題」時,其中一個合適的解方是「溝通」。世新大學口傳系李佩雯教授在課堂中常強調「手腦並用」的精神,期望以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座談會中,教授分享學生透過觀察衛生棉廣告的經血都是不符合事實的藍色,於是寫信給廣告公司進行溝通,希望能消除月經污名。然而廣告公司僅回覆緣由:若用真正的鮮紅色會嚇到觀眾,認為不妥,便再無後續。
「沒達到目標也沒關係,至少讓別人聽見不同的聲音。」
事實上,溝通並不會馬上發生,結果也可能不如預期。透過衛生棉廣告的溝通例子,可以理解「改變」有時並無法一次到位,但「提出觀點」、「指出問題」卻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兩位主編談到未來書籍再版的可能方向時,也呈現出如此觀點。
在回答參與者針對「缺乏研究作為解答基底」的問題時,兩位主編皆提到「以提問來指認社會問題」的重要性,意即期待透過指認問題,能促使社會進一步思考,雖然有時候可能會得不到解答,但至少能讓不同的聲音存在於這個社會中。
《台灣性別100+問》是一個開端,至於加號後面究竟還有什麼,有待大家一起來「提問—思考—找答案」。
文字/林辰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