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學術演講】#活動側記 〖多元性別者的健康照護需求〗

​​​ 

◜◝◟◞【#性別講什麼】《多元性別者的健康照護需求》◜◝◟◞◜

▱ ▰▱ ▰▱ ▰▱ ▰▱ ▰▱

▍主題:多元性別者的健康照護需求

▍主講人:王雅青 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

▍主持人:游美惠 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跨域的護理學背景

雅青不只在護理學系任教,同時也在台大醫院擔任兼任護理長,腫瘤護理專業,並在緊急重症病房工作。講師是護專畢業、技術類的背景,當初在英國唸書時,研究的內容與台灣女同志乳房健康的研究是採取混合型的研究。當初研究時,本來想要直接採用一位美國學者的問卷做量化研究,然而教授委婉的一句提問:你確定這個問卷適合台灣人嗎?直接讓雅青決定重新製作適合台灣人的問卷。

在研究初始,雅青非常擔心自己找不到受訪者,然而卻出乎意料參與踴躍,許多女同志甚至是義氣相挺。對雅青來說,他發現了一個突破口,過往的研究中,針對身分認同的分類僅僅會影響到心理,而雅青的研究中,卻發現女同志的性別表現也會影響醫療選擇。


我的病人教我很多事

雅青的工作地點在癌症病房中,面對的通常都是已經癌症末期,無法醫治的人。雅青非常喜歡跟患者聊天,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許多跟生老病死相關的經驗,在臨床中所看到的情境會影響到雅青如何做自己的研究。他會在訪談中重新反思受訪者所說出的話,並嘗試理解受訪者們的生命經驗。


研究的困境與突破

質性訪談的新手往往會希望在訪談中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過這會讓人非常挫折,因為過程中往往會非常鬼打牆。當時,雅青的老師提醒道:若你找不到答案,你必須要回看台灣的歷史。因此,雅青在這之後,便開始爬梳臺灣的女同志歷史,並慢慢發現過去的訪談中,很多受訪者的「不知道」,其實是有意義的。

雅青在 2018-2021 針對台灣LGBT族群的健康進行一個大型調查,從已知的國民健康調查報告修正後,同時進行質性與量化的研究。研究進行時,2018年剛好也遇到了公投期間,當下收的案件,可以感受到受訪者的熱情。然而在公投過後,完全反過來,可以感受到大家的負面情緒,當時雅青甚至有與其他單位一起開發自殺防治手冊,當時感到憂鬱的人也非常多。不過在第二年時,想要針對長照進行討論,然而要邀請40歲以上的同志族群出來並不是容易的事,雅青與助理甚至想各種方法(到遊行現場發問卷)想要找到這些人。在同婚過後,他們甚至也直接找了長照機構的服務人員或機關進行訪談,然而這樣的人並不多、經驗也不多。


現實與期待間的差異

在訪談中,雅青提到有一些長照機構的護理師表示:自己工作都做不完,也沒辦法管對方是什麼性傾向。其中臨床現實面、教育現實面與LGBT族群的期待仍有很大的落差,面對醫療現場的龐大需求,目前仍然很難達到平衡。後來雅青便開始思考護理端、醫療人員有沒有能量可以針對LGBT的文化進行討論。然而在調查中就發現,護理師公會是最願意接受幫忙刊登研究,護校反而是最保守的。

在護理界中做性別研究,很少遇到非常極端的人,尤其在2018年以後。然而大家常常會有說,沒有很好啦,但是也沒有不好啦!雅青也提到,他做的研究中,有針對護理學生、護校教師及護理師進行調查。護理學生對LGBT的知識最高,護理老師對於LGBT的態度卻是最負向,但卻對於自己的照護非常有信心。這會讓護理實際情況上面發生護理師並不在乎病人的需求,只給予自己想要的照護方式。有許多資深的護理師會表示不論自己的態度是什麼,都會公平對待病人,然而實際上的公平正義是什麼?對他們來說,LGBT的需求與異性戀完全一樣。


不同的公平正義

後來雅青才發現之間的差異,原來公平正義有兩個不同的解釋方式,對於大部分的醫護人員對於公平的理解是,我給你完全一樣的資源,完全不考慮對方的背景與需求。不過少部分的醫護人員會強調,他會依據對方的背景與需求,提供相同、良好品質的服務,這便是公平與正義之間的差別。後來雅青將研究投稿到聯合國後,對方提到了相關的建議,提到研究可以提高視野,不只是僅僅看到臨床的病人,而是可以提升到政策層面的考量與建議。雅青也以自身的經驗鼓勵在座的同學,一步一步做好自身的工作,有一天也有機會可以成為影響國家政策的人。雖然臺灣已經同婚通過,政策也是領先全亞洲,然而在臨床的操作層面中,同志伴侶仍然會感覺到被排除,未來仍有很長一條路要走。

Minority Stress Model 也是臨床上常會使用的一個模型,雅青在研究中也會感覺到受訪者面對的少數族群壓力,他提到一個受訪者非常擔心自己的資料去處,因為這位受訪者畢生都沒有出櫃,而他還有家人在醫院工作,因此他非常擔心自己的資訊會被洩漏出去。擔心出櫃的壓力對該位受訪者來說,他也認為是導致癌症的其中一個原因。


研究發現與資源推薦

social-ecological model(Individual-Relationship-Community-Societal)是雅青很常使用的理論,個人的選擇並不僅僅來自於自己,而是跟身邊的關係、整個社會文化是有關的。尤其是LGBT族群,他們所做的事情甚至跟政策與社會風氣息息相關。當醫療人員有異性戀預設時,LGBT族群便很難表達自己,有時候他們也會選擇不表達自己的性傾向,以此保護自己。

另外,雅青也推薦美國CDC的網站National LGBTQIA+ Health Education Center給想要做LGBT健康議題的同學,裡面有非常多相關的資源可以使用,且為免費註冊。GLMA: Health Professionals Advancing LGBTQ Equality,也是另一個推薦使用的網站,裡面有將不同健康議題分類討論。




近期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