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側記】〖性別主流化在國際婦女進程的脈絡〗

  • nknugender
  • Nov 15, 2023
  • 4 min read

Updated: Mar 15, 2024

◜◝◟◞【#性別講什麼】《性別主流化在國際婦女進程的脈絡》◜◝◟◞◜

▱ ▰▱ ▰▱ ▰▱ ▰▱ ▰▱

主題|性別主流化在國際婦女進程的脈絡

主講人|伍維婷(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主持人|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這次的講師是伍維婷老師,談的主題是性別主流化在國際婦女進程的脈絡。


一開始維婷老師在介紹性別主流化的歷史,談到台灣現在依舊是強迫婚姻制度,主流的性別文化是壓迫的,不過剛好現場與會者對於這個主題已經有基本的認識,因此著重在聯合國進程:1970年代,聯合國開始鼓勵各國政府設置「國家機制」(National machineries)來提升婦女地位,有些國家成立「婦女政策機制」(women’s policy machinery),直至1995年性別主流化之後真正普及設立,舉例來說,國家看到一個女性在進入到結婚之後,原本的人格逐漸被削弱。舉例像是冠夫姓,代表一個婦女過去的成長失去了認同。韓國到現在都還沒成功。


至於在婦運進程裡,可以看到國家女性主義概念三階段:1980年代,具有女性主義理念的北歐女性主義官僚,制定以女性為中心的福利國政策。同一時期,澳洲女性主義者進入政府服務,將國家當作女性主義行動場域,女性主義官僚的概念正式出現;1990年代,跨國女性主義與聯合國倡議下,越來越多國家設置婦女政策機制,但不再強調女性主義。國家女性主義也被用於形容阿拉伯與中國等威權國家男性領導人所主導的政策;最後,1995年,歐美澳洲學者組成「性別政治與國家研究」團隊(Research Network on Gender Politics and the State),採用一套比較質化研究方法,檢視在性別政策制定過程中,國家是否回應婦運的倡議、婦運是否可以參與決策、婦女政策機制是否與婦運同一聯盟,以及政策方針與結果是否符合女性主義目標?


談到這裡,維婷老師談及國家女性主義的定義,1995年,Comparative State Feminism的內容,亦即政府組織裡的行動者,正式地負責推動婦女地位和權益,到後來2007年,Changing State Feminism則是,婦運從國家內部發起倡議,國家女性主義代表婦女政策機構為追求有利於婦女的社會和經濟政策所做的努力,最近的是2011年,Gendering the state in theage of globalization,表示婦女政策機構作為婦運行動者國家內部盟友的有效性。


針對以上概念,這裡維婷老師有介紹並簡介一下幾本不同的書籍,且補足上述的脈絡,第一個概念的作者是Stetson、McBride、Mazur,著作名稱是《Comparative State Feminism》,此書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國家女性主義是否存在?第二,如果國家女性主義存在,那麼在不同國家下,因為不同的政治、社會、文化等變數,國家機構推動女性主義政治議程的能力是否有不同?為了解答上述二個問題,作者們從三個方向著手,第一,描述在工業社會,正式負責推動婦女地位和權利的政府組織的範圍和種類。第二,分析幾個不同社會、政治和歷史脈絡的民族國家,其政府部門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成功推動女性主義目標,以及不同國家如何達到目標的路徑。第三,作者們提出一種政治和社會因素結合的模式,這個模式有利於政府機構有效推動國家女性主義行動。


另外,在《Women's movements and state feminism: Integrating diversity into public policy》,此書引用前一本《ComparativeState Feminism》對於國家女性主義的定義作為分析的基礎。三位作者Rankin、Vickers、Field以加拿大和澳洲的婦女政策機制為例,針對國家女性主義和婦運組織的關係進行比較研究。此書的結論是婦女政策機制能夠提供婦運和政府之間重要的制度性連結,女性公民透過與女性主義官僚的互動得以影響政策進程,特別是在一個全球化以及權力去中心的時代,如何與政府打交道,對於推動性別平等至關重要,而性平機制將可以成為女性主義者的重要夥伴。


還有《Changing State Feminism》,此書以 12 個西方民主國家的案例,透過比較研究,系統性分析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婦女公共政策的體制化。Outshoorn、Kantola兩位作者主要的研究問題包括:在轉型的政治環境中,婦女政策機構是否已經發展、維持、鞏固了她們的角色?政府重組的過程如何影響婦女政策機 構?這些機構如何應對這些變化的?國家女性主義是婦運從國家內部發起倡議。國家女性主義代表婦女政策機構為追求有利於婦女的社會和經濟政策所做的努力。此書各章作者所分析的案例包括澳洲、奧地利、 比利時、芬蘭、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典以及美國。


最後,在2011年的書籍《Gendering the state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women's movements and state feminism in postindustrial democracies》中,Haussman、Sauer將國家女性主義定義為:婦女政策機構作為婦運行動者國家內部盟友的有效性。多位作者分析了包括:奧地利、澳洲、比利時、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荷蘭、西班牙、英國、瑞典以及美國的國家女性主義實踐經驗。


在結尾的部分,關於性別平等如何主流化,維婷老師說道:

  • sameness→inclusion→equal treatment perspective

  • difference→reversal→women’s perspective

  • transformation→displacement→gender perspective


文字/Ray


近期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