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演講】#活動側記 〖男男間的性騷擾:看見男同志的成長經驗、社群文化與結構困境〗
◜◝◟◞【#性別講什麼】《男男間的性騷擾:看見男同志的成長經驗、社群文化與結構困境》◜◝◟◞◜
▱ ▰▱ ▰▱ ▰▱ ▰▱ ▰▱
▍主題:男男間的性騷擾:看見男同志的成長經驗、社群文化與結構困境
▍主講人:彭治鏐(夜盲)|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
▍主持人:蔡孟哲 助理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彩虹熟年巴士》,看見壓抑時空下的老年男同志
由同志諮詢熱線推出的《彩虹熟年巴士》這本書,收錄了12位老年男同志的故事,展現出壓抑時空下的男同志成長經驗、社群組成和情慾互動。這些年齡過半甲的男同志們對於自身性傾向感到「難以啟齒」,經常以「我們這款人」作為代稱「同志」。在同志們壓抑和隱身的年代,交友和社群連結的空間與方式受限,僅能憑藉著夜晚公園中試探和暗示,稍有不慎便只能灰溜溜的落荒而逃。
虛實交錯、五花八門:年輕世代男同志的交友場域
當代男同志的交友管道變得多元廣泛,而且這些管道並不只是專屬於同志的,舉凡網路論壇、交友軟體、社群媒體、線上遊戲和手遊等,都是建立人際網絡的平台。相較於線上交友,實體的交友空間並不多也較多限制,例如酒吧和夜店只限成年人進入,各地區的三溫暖或公園需要花時間摸索後才能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場域都具有獨特文化和潛在風險。像是在不同的男同志交友軟體中,可能會遇見不同世代的男同志、各式各樣的「暗號」和「代稱」。不夠理解其文化脈絡,可能就看不懂背後的涵義,但是沒人教,所以一切也只能靠著摸索、跌跌撞撞的學習。
由於交友軟體講求效率,想有下一步就得先有好看的「外觀」,也經常以「性」作為認識的切入點。夜盲認為交友軟體的性質會強化視覺導向,影響年輕人對於人際關係的想像,也容易陷入外貌焦慮中。
缺乏性騷擾與性侵害討論的男同志社群
夜盲提到不少人在意識到自己身為同志之前,可能早就因為陰柔特質而遭受創傷。在摸索性向的過程中,人際關係、外貌焦慮和性協商等困擾接踵而來。然而,男同志社群中一直缺乏著性侵害和性騷擾的討論,相關的學術研究也寥寥可數。在這種無處可學也沒有參考腳本的情況下,讓男同志的摸索之路更加顛簸難行。
夜盲表示在MeToo運動之前,當他在男同志社群中詢問「是否有性侵經驗」時,並沒有人應聲。但當換句話說「遇到不愉快性經驗」時,才發現幾乎人人都有類似經驗。不管是被勉強發生不想從事的性行為,抑或是被不當的搭訕,由於社群中鮮少有性騷擾與性侵的討論,即便在事發當下身心感到不舒服,又或者是內心矛盾遲疑,也依舊令許多人摸不清頭緒--這到底是不是性侵/性騷擾?
在現有性暴力服務體制中,經常預設著「男加害、女被害」的腳本,社會想像和提供資源的範疇,多數停留在異性戀的經驗中。多元族群在經驗隔閡和群體文化等多重差異之下,只能站在主流腳本外無所適從,更遑論受害者以及身旁的陪伴者就更加孤立無援了。
【延伸閱讀】
▍杜思誠、彭治鏐(2024)。男男間的性騷擾:看見男同志的成長經驗、社群文化與結構困境。性別平等教育季刊,(105),87-9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5629716-N202406190004-00013
▍彭治鏐、吳健豪(2018)。男男性侵實務工作的反思與建議。婦研縱橫,(108),38-43。https://doi.org/10.6256/FWGS.2018.108.38
▍彩虹熟年巴士:12位老年同志的青春記憶
文字/西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