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側記 】〖「她們」的故事:晚清戰爭小說中的譯介過程與女性形象〗

◜◝◟◞【#性別講什麼】《「她們」的故事:晚清戰爭小說中的譯介過程與女性形象》◜◝◟◞◜

▱ ▰▱ ▰▱ ▰▱ ▰▱ ▰▱

▍主題:「她們」的故事:晚清戰爭小說中的譯介過程與女性形象

▍主講人:朱芯儀(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主持人:蔡孟哲助理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晚清戰爭小說如何再現女性形象?從三個故事一探究竟!


本次演講請到朱芯儀助理教授分享她的博士論文內容,透過文學研究的方式,讓我們得以一窺晚清戰爭小說當中的女性形象再現。芯儀助理教授以《女露兵》、「聖女貞德」、《娘子軍》三個敘述女性從軍的故事為主軸,帶領大家重回晚清的時代背景,探討在這些小說當中描繪的不同女性形象,如何有其各自的意義……



《女露兵》:換不完的裝 扮不完的角色 蠟燭兩頭燒的女性


芯儀助理教授表示自己的博士論文進行的是文學研究,這不單純是研究文字與故事,而是要把小說拉回當時的歷史脈絡,凸顯彼時的語境、歷史事件、思想流通和競逐,甚至是作者、譯者與市場的思考等。因此,為了探討三個圍繞女性從軍的故事:《女露兵》、「聖女貞德」、《娘子軍》當中的女性形象,芯儀助理教授帶我們回到晚清,看看這些小說是如何被生產。


首先是《女露兵》,故事講述一名女性為了與正在從軍的丈夫見面,期間經歷五次「變裝」的故事,先是換上男性外觀踏上旅程;到軍營又進行第二次變裝,苦求太尉讓自己入營見丈夫;第三次變為看護婦,在軍營中照顧丈夫和其他受傷的軍人;後來由於丈夫覺得她應該赴戰場殺敵,報效國家,這位女性又第四度變裝;未料她不幸戰死沙場,因此又重回女性身份。


這部小說原本來自俄國,之後陸續翻譯為日文、中文版;芯儀助理教授也研究這樣的文化譯介過程,亦即分析在翻譯過程中,文字是如何被詮釋以形成在地所需要的思想。舉例而言,當時日本一邊向西方學習,「女權」正是在當時傳入;一邊也想超越西方,便賦予女權不同意義;於是在《女露兵》進入日本的時候,便格外期盼所有女性可以成為故事中的「看護婦」這般賢妻良母,為了國家、族群,支持戰爭的一切需求。


《女露兵》從日本傳到中國時,也有類似的現象。女性的形象被塑造為「賢妻良母」、「軍國之妻」、「軍國之母」,所以女性若想實踐尚武精神,就要盡到賢妻良母的國家責任。由此可見,故事中的女性必須在公理大義和忠貞愛情之間兩頭燒,疲於奔命。



「聖女貞德」:女性從軍的詮釋與再詮釋


第二個故事是較廣為人知的「聖女貞德」(早先被翻譯為若安),芯儀助理教授發現晚清陸陸續續出現了許多此故事的小說,其中大部分都花了大量篇幅講述英法的歷史,交代王室繼承權如何引發戰爭,隨後鋪陳「大天使」傳達神諭給貞德。芯儀助理教授指出,它們的敘事方式大抵契合晚清「揚女抑男」的風氣,看似褒揚女性,但其實是藉此反問男性何以不如女性?要求男性超越女性。


這種狀況直到胡適的版本推出才有所改變。他除了確立了「貞德」的譯名,更將其譽為「世界第一女傑」,勝過中國或國外任何女性,可說是真正的推崇貞德的行為。另外,受到胡適自身價值觀的影響,他認為貞德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為操心時勢才挺身而出,推翻了前幾個版本「天降神諭」的迷信觀點,以較為科學理性的方式來詮釋貞德從軍的歷程。



《娘子軍》:愛國女性揭露的理想與現實


第三個是《娘子軍》,此小說圍繞在一所女學堂,講述愛國的女性的故事,塑造「女性」主動介入「國族」的語境;特別的是,芯儀助理教授笑說自己在讀的時候「越讀越熟悉」,之後經過她的爬梳與對照,才發現原來故事大量參照了當時「愛國女學」的真實發展與境況,包括成立之初的困難、課程安排遭到的批評、受到的輿論壓力等。換言之,《娘子軍》凸顯了晚清救亡圖存之際,女性在參與「政治改革」的過程中,面臨的理想與現實之差異。


芯儀助理教授認為,上面三部小說,《女露兵》展現了日本女性「賢妻良母」所具備的多元身份;多位中國作者譯介的「聖女貞德」故事,則闡釋了「神權諭示」帶來的身份改變。相較之下,中國原創的《娘子軍》雖然描述現實生活中,女子出閨房、入學堂、習體操的「進步」,卻仍然跟前二本小說呈現的「理想女性」、「女權改革」存有差距。芯儀助理教授的演講,讓我們得以在脈絡中看見晚清戰爭小說的「女性」形象是如何被想像和形塑?特別是當作者都是男性時;與此同時,也開啟了未來大家閱讀故事、小說的新視野與思考途徑。



文字/思玄



近期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