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側記 】〖展演差異,組裝照護 外籍感染者如何尋求醫療照護資源〗

◜◝◟◞【#性別講什麼】《展演差異,組裝照護 外籍感染者如何尋求醫療照護資源》◜◝◟◞◜

▱ ▰▱ ▰▱ ▰▱ ▰▱ ▰▱

▍主題:展演差異,組裝照護 外籍感染者如何尋求醫療照護資源

▍主講人:曾柏嘉(清華大學社會所助理教授)

▍主持人:蔡孟哲助理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台灣《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雖然自2015年修法後,取消外籍感染者限制入境、停居留及遣返母國的相關規定,但仍然還看得見我國感染者與外籍感染者在統計資料上的差異,例如缺乏外籍感染者性別、年齡等的統計分類,甚至在感染照護資源端,也存在差別。

隨著愛滋病患者數增長、如同慢性病般的治療方針漸趨普及,在全球皆有共識的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 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之下,愛滋病治療在台灣,卻仍然受到差別對待,同樣都是全球性的公衛問題,罹患新冠肺炎治療之路走得順暢,罹患愛滋,卻充滿阻礙。


差異從何而來?基於身份政治的種族計畫(racial project

Annemarie Mol是一位荷蘭社會學家,研究範疇涉及科技研究,她提出的多重身體理論(the body multiple theory),主要探討身體如何被理解、實踐和塑造,強調身體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存在,會受到文化、社會和政治的影響。

柏嘉老師依據該理論,認為疾病和身體是透過實作被展演實現(enacted)出來,並非早先存在(over there),意即不具有先驗性,而身體病症會因為不一樣的醫療介入,展演不同的疾病內容。老師因此將焦點放在外籍感染者,試圖看見交織性的身份(比如:不只是男同志,也是外籍男同志)在照護過程中會展演出什麼樣的差異政治。

柏嘉老師認為,台灣HIV篩檢對象的規定即是一「種族計畫」的展現。根據美國社會學家Michael Omi和Howard Winant於1994年提出差異政治中的「種族計畫(racial project)」概念,指的是透過社會、文化或政治上的計畫或安排,塑造特定種族群體的地位、權力和身份。種族計畫不僅是種族歧視或種族主義,尚包括一系列社會行動、制度安排和文化實踐,用以建構某種身份認知。

延伸此一理論放進台灣脈絡中,會看見外籍移工、東南亞女性等族群常被標記、圈列起來,形成一有特定意義的標的,並與愛滋疾病做連結。制度化的愛滋篩檢,同時展演愛滋疾病也再現了差異化的生命政治。


為何「組裝」?何為「照護」?

外籍感染者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其地位和權力受到社會價值觀、政經政策、移民法律等影響,顯示出身份政治的多元與不定性,面對這樣的「多樣」便會相應而生出「差異」。

那為何「組裝照護」稱作「組裝」?組裝(Assembling)即是差異政治理論中強調社會現象多元性和動態性的概念,用來描述社會實踐和政治行動如何在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被組織、構造和重塑。以柏嘉老師的研究而言,外籍感染者因著兩種身體:「生物性的疾病身體」與「受制度排除的差異化身體」,相對應社會大架構,而展演出具彈性與多面向的組裝(Assembling)照護樣態。

至於何為「照護」?照護即caring。若以關懷立場論(caring standpoint theory)來看,該理論強調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支持,對他人的獨特經驗和需求抱持尊重、理解。而柏嘉老師認為,外籍感染者具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我們可以通過立場論(standpoint theory)的觀點,站在外籍感染者的立場,看見他們的社會處境,並努力提供他們支持與協助。


「組裝照護」從不同的立足點出發,試圖看見不同交織性身份的生命經驗,也因為社會存在差異,「差異」得以繼續「展演」,當我們明白世界的多元樣態,期望相應而生的是更多溫暖與關懷。


文字/林辰晏



近期文章
bottom of page